1. 首页
  2. web3.0 区块链(Web 3.0是什么?区块链热潮下核心概念的硬核科普)

web3.0 区块链(Web 3.0是什么?区块链热潮下核心概念的硬核科普)

之前的文章讲过,未来至少十年经济的主线已经由以土地、房产为信用主体的投资拉动型增长,过渡到强调内需、消费和自主创新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需要新兴产业的引领。而在新兴战略领域,我个人比较看好的是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中美的人工智能技术及产业应用和即将到来的Web 3.0区块链浪潮。

一句马后炮的话:认知决定命运。

但事后诸葛亮固然轻松,身处时代浪潮中的我们要想认清大趋势并不容易。

随波逐流很可能只换来若干年后的扼腕叹息,正如20年前错过核心城市的房产和PC互联网、10年前错过移动互联网和虚拟货币、6年前错过抖音快手、2年前错过新能源,唯有不断学习思考才能在复杂的时代趋势中把握先机。

为了避免不被时代抛弃,阅读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方法。

这里向大家分享韩锋老师的一本书《区块链国富论:论全球信用算法共识的未来财富》,我对这本书逐章作了读书笔记,虽有寻章摘句之嫌,不能尽其深义,但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

韩锋,清华大学iCenter导师。曾主持清华大学“基于网络(大数据)的创新人才评价“系统开发;任网络教育实验室副主任;美国甲骨文教育基金会中国项目合伙人;比特币基金会终身会员。

内容比较干,建议收藏慢慢消化,感兴趣的可以去读原书。

以下:

《区块链国富论:论全球信用算法共识的未来财富》这本书是2021年3月的时候出版的,2021年9月人民银行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监管环境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客观来讲区块链技术以及其衍生的各类数字货币的确存在“过度炒作、过度投机”的风险,区块链的理想很伟大,但落实到现在更多的是发行数字货币进行二级市场的投机和炒作,目前的各类Web 3.0应用也没有很好地提供不可替代地用户使用价值,开发力量薄弱。

按照韩锋老师最新发表的文章(2022年7月9日)说就是,“在Web3的世界里目前强调去中心化,但是缺乏信用的主体”,所以他们最新的方向是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身份(DID),提出了灵魂绑定令牌(Soulbound Tokens)的概念,类似于去中心化的身份证,通过算力进行保护,有了这个“身份证”,在Web 3.0中的活动就不局限于炒币或者大规模NFT的交易,而是可以参与各种项目,积累信用,参加长期的利用信用的智能合约、创作、设计、游戏等丰富的活动,这样可能掀起第三轮财富共识(贵金属-纸币-数字货币)的伟大浪潮。

第一章 财富的本质

主要内容:本章主要探讨了财富概念的来源及其本质。人类文明为什么产生了财富的概念?作者引用《人类简史》的观点,人类社会经历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三个阶段,在认知革命阶段智人开始想象抽象事物,这使得超过150人的集体合作得以进行。而财富就是一种价值共识,当每个人都持有贝壳/黄金具有价值的信念的时候,贝壳/黄金就能够作为一种商品交换的媒介,成为了一种“信用资源”。从古至今,这样一种信用资源不断演进,从原始时期的贝壳到贵金属,再到银行创造的汇票、纸币,直至今天的数字货币,都是这样一种基于共同信念的信用资源。比特币的价值来源于,首先它通过私钥做到了数据私有,其次通过算力验证作为保障构建起了共同信念,因此数据变成了一种新的财富。

复杂经济学的鼻祖布莱恩·阿瑟:“(自由市场)经济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计算体,是一个庞大、分散、大规模并行、随机的计算题。从这个角度来看,经济成为一系列时间中程序性地发展的系统,它是由算法驱动的。”

评论:本章主要介绍了作者认为的财富的本质,作者认为财富的实质是一种基于共识的信用资源,我认为这很有洞见,按照这个观点延申,一切能够产生共识的被认可的东西都可以视为财富,或者至少是潜在的财富,例如被广泛认可的学历、美貌或者权力,当然这些特质可能不能被分割与交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从概念上来讲,他们与财富是同源的、接近的。本章的许多概念在《人类简史》和经济学教科书中也有涉及,有其独到见解,但没有很新的东西。

第二章 财富共识产生的七大原则

本章主要介绍了作者认为的财富共识,也就是信用资源产生的七大原则:财产私有原则、价值锚定原则、大规模交易原则、科学和技术推进原则、信息充分交流原则、分布式计算原则和适应政府监督原则。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资产通过私钥签名确定了数据的归属,符合财产私有原则,锚定科技创新与未来的价值(这一点个人认为对美元更加适用,对于比特币的价值锚定作者没有具体论述),拥有大规模的交易(目前BTC日交易量11亿美元),区块链反映了科技的最新进展,在上万个节点中公开记录每一笔帐,符合信息充分交流原则,全网的公开竞争记账符合分布式计算原则,而区块链财富共识未来能否稳固,还与政府能否科学监管密切相关。

评论:本章讲各类抽象的财富,如黄金、美元、比特币等为什么能够成为财富共识。作者强调的财富共识,也是信用资源,在我看来都是一种货币形式,在生产力不断增加的社会中需要不断增加的货币量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这些增加的货币量也会对生产反过来起到促进作用。但其中有一点没太明白,作者没有充分论述比特币锚定的价值,如果说黄金锚定的是贵金属的自然实物的稀缺性,美元锚定的是美国政府的信用、军事霸权和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能力,那么比特币锚定的是什么价值呢?作者没有明确回答这一点,个人认为可能比特币的价值锚定类似黄金,一方面从设计上确保了上限2100万个的稀缺性,另一方面可能是其作为数字货币鼻祖的历史地位,抢占了所有人的认知。

第三章中华文明与财富共识

主要内容:本章主要阐述中国古代并非没有市场经济,相反我们的传统货币体系延续了两千年。中国很早就发生了以贝壳为财富共识的认知革命;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发展,中国进入了延续2000多年的铜钱时代,然而由于锚定稀缺的自然资源,国内还经常熔铸铜钱制造铜器,因此经常造成钱荒;明朝时期开始形成以白银为载体的财富共识,对世界市场和贸易造成巨大的影响力。然而到了近代,由于儒家推崇血缘关系而不是个人、儒家思想对自由平等的市场交易原则存在内在冲突、皇权常常对自由市场过分打压、没有采用复式记账法发展征信和银行系统等原因,中国在全球财富共识中被边缘化。区块链财富时代,中国有着市场精神扎根、社会高度崇尚科学、互联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民众参与区块链财富共识热情高涨等重大优势,掌握新的财富共识的重大机遇。

评论:作者论述了中国古代的财富共识发展历程,我认为中国古代有着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这是毋庸置疑的,宋代甚至产生了交子这样先进的货币形式。对于近代的屈辱历史,我也不想赘述。但很想探讨区块链财富时代中国是否能够把握机遇,2021年央行已经在国内全面禁止挖矿以及中心化交易所,同时明确“参与虚拟货币投资交易活动存在法律风险。任何法人、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投资虚拟货币及相关衍生品,违背公序良俗的,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由此引发的损失由其自行承担;涉嫌破坏金融秩序、危害金融安全的,由相关部门依法查处。”同时政府发行推广了数字人民币,由此可见,政府对新一轮的区块链财富共识发展高度关注,但同时加强了监管,至于已有的虚拟货币的发展命运,至少就国内而言,目前看来要打一个问号了。

第四章从数字经济到数字货币

主要内容:人类经济活动历史上一直强调生产,几乎所有资源都与生产化对接,但交易被长期忽视了,在某些时候甚至成为经济体系的瓶颈。以亚马逊和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经济带来了继生产大爆炸之后的交易大爆炸,交易开始从以企业为核心转向以个人账户为核心。社会主流信用资源可能由以大型央行和大型企业为核心为社会创造财富共识,向锚定个人账户和数据创造财富共识转变,这是一项石破天惊的改变。

然而,在现有互联网体系中无法实现,因为传统的互联网不保护用户的数据,无法完成数据的确权。因此,区块链的价值得到凸显,区块链通过分布式的记账系统实现个人数据的确权,“每个人的大数据都是科学计量的,本质上反映一个人创造价值的能力”。

而央行发行数字人民币就是为将来个人的数据能够变成个人资产提供底层的支撑,只有央行才能够打通各大互联网平台的数据,归结到个人ID的名下,成为个人的资产。由于区块链上的数据财富共识具有天然的全球汇通性质,因此可以期待这样一种新型的财富共识能够在未来的人民币国际化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点上美国推出的Libra也有相似的雄心,Libra通过锚定美元首先占据全球支付领域,再通过区块链技术为数据资产确权,推动进入数据私有时代,为实体经济注入新的财富共识。

评论:本章收获不浅,之前我对区块链肤浅的认识局限于炒币,没有领悟到区块链将如何对整个经济体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如果中国数字人民币能够通过区块链技术打通各大互联网平台的数据,将其归集到个人ID名下并完成数字资产确权,形成新的以私有数据资产为基础的财富共识,那么个人的创新创造将被空前鼓励激活,整个经济体将迸发出新的活力,人民币的国际化也将实现重大进展。这方面的构想我想高层肯定也有考虑,但目前来讲还在一个很初期的阶段,但区块链技术对经济形态、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将是无可避免的。

第五章区块链财富共识简史

主要内容:本章主要讲述区块链主要项目的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 比特币:1993年,网络组织“密码朋克”已开始关注私钥签名技术,并可以为数字确权了,这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08年比特币诞生于中本聪那篇著名的论文,2009年开发了相应的开源代码。比特币通过挖矿,每10分钟竞争一个区块的记账权,率先解出SHA256密码学难题并得到全网大部分节点核对接受的矿工可以获得50个比特币的奖励(以后每四年减半一次),通过这种方式比特币实现了私有化+信息公开透明原则。

2010年MT.Gox交易所在东京成立(后倒闭),2011年比特币中国成立,这些交易所支持比特币24小时交易,比特币的全球大规模交易开始出现,市值火速攀升。中国的“烤猫”(网名)制作ACIS矿机,“南瓜张”设计了比特币矿机芯片,吴忌寒成立了比特大陆(长期掌握了比特币算力的50%),在挖矿领域中国曾经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人批判比特币没有任何使用价值,是庞氏骗局,但比特币具备财富共识的七大原则,类似于一种新时代的黄金(黄金也没有太大的使用价值),具有技术上的优势,代表全球财富共识的未来。

第二阶段 去中心化金融(DeFi):BM创立了比特股,使用DPoS(Delegated Proof of Stake,不用靠算力挖矿,比较节省能源)共识机制和DEX(去中心化交易所),但由于运营不善失败了。加拿大人Vitalik(人称“V神”)创立了可编程的区块链ETH(以太坊),能够运营去中心化算法执行智能合约,到2017年智能合约支持的区块链项目大爆发,ETH价格被推向新高。符文·克里斯滕森(Rune Christensen)用智能合约发起了一个去中心化质押发行稳定币的系统MakerDAO,锚定ETH发贷。

去中心化存储:天王级项目IPFS(Filecoin)发布于2015年2月,2020年10月15日,Filecoin主网上线,Filecoin价格一度飙升到两百多美元,市值甚至超过比特币。

亦来云(这个是作者自己参加的项目):打通用户链上链下数据,明确数据所有权,打开区块链的数据征信赛道,这符合未来财富共识将从大银行围绕大企业账户形成的机制(借贷发行货币),转向围绕区块链个人账户(DID)基于个人确权大数据形成财富共识的大趋势(DeFi)。这个项目目前官网仍在运行,但不知在去年9月区块链监管新规以来在国内的存活状况。

第六章从牛顿力学的实在观到量子力学的实在观

主要内容:牛顿力学的实在观:宇宙是由孤立的原子构成的,原子间除了相互作用外没有其他内在联系,原子会确定性地处于时空的位置,而且运动遵循确定的轨道,该轨道由牛顿三大定律决定。建立在牛顿力学基础上的实在观很容易得出宇宙未来完全可以预测的结论。法国著名的数学家拉普拉斯将牛顿力学实在观拔高到了至高无上的高度,他说可以想象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灵,他能够计算出未来宇宙的所有情况,后来物理学把这样的神灵叫做“拉普拉斯妖”。

能计算出宇宙中所有原子确定轨道的拉普拉斯妖

量子力学的实在观: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最左边的电子枪在实验中确保每次只发射一个电子,向右通过双缝S1和S2(具体通过的是哪一条缝未知),再向右打到最右边的屏幕P上形成一个亮点。电子枪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发射成千上万个电子(实验保证先后发射的电子之间没有相互影响),观察所有电子的亮点呈现出来的模式。

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

结果显示,电子穿过双缝最终显示了波的干涉图案,表明电子同时穿过了两条缝。但是如果通过光子实时观察电子的具体路径,分析其到底从哪个缝通过,最终干涉条纹会消失,得到牛顿力学预言的结果。作者认为,量子以整体性、非定域性的方式存在,光看几眼只能够得到随机性信息,必须大量数据才能拼接出内在关联;如果非要看见每个电子的局域路径,那么整体性关联会消失。

量子纠缠必须存在:如果要坚持动量守恒定律,同时维护量子力学的非定域整体实在论(必须存在不确定的多态叠加),就必须存在量子1和量子2存在某种非定域性关联,即量子纠缠。法国物理学家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工作组的著名实验几乎没有疑义地证明量子纠缠存在。

量子实在观与宏观世界如何连接:作者猜想熵增大原理所表现的现象应该就是量子非定域整体性以及派生出的纠缠造成的结果。2017年查阅到文献:哈佛大学一个团队测量了六个纠缠电子的两个三电子系统的熵SA和SB,实验结果显示,两个三电子子系统的瑞丽纠缠熵之和最后达到了熵最大(图中最上面的曲线),但是整体六个电子瑞丽纠缠熵SAB最后还是保持为零。这个结果证明了量子系统局域达到最复杂的状态,但更进一步的结果没有做下去。

评论:这一章的内容技术性比较强,我并不懂。得到的基本启发是,量子力学的实在观是,一个量子可以同时处于多个状态的叠加态,但当它被观测时,这种叠加态就会坍缩成一种确定的状态。同时宏观实在和量子实在不是割裂的,他们可能通过量子实在观+量子纠缠导出熵增原理构建联系。也就是说,我们的整个世界就应该从量子实在观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

第七章从分布式计算思维看财富共识的达成和计算

主要内容:麦克斯韦妖让系统走向熵减:麦克斯韦妖:想象一个充满热力学气体分子的盒子,将盒子认为添加一个隔断分成A、B两个部分,开始时A、B两个部分的温度、密度都一样,想象出现一个小妖,它识别A部分高于平均速度的“热”分子,并把它们一个个都通过中间隔断上的小闸门放到B部分去。反过来,它识别B部分低于平均速度的“冷”分子,并把它们一个个都通过中间隔断上的小闸门放到A部分去。这样用不了多少时间,这个小妖表面上不需要做什么功,只需要不断获得盒子中气体分子速度的“知识”,就能让系统开始远离平衡态并熵减,最后B部分会更热,能够自发对A部分做功。但是,麦克斯韦妖在计算分子的速度这个不确定性知识的时候,需要耗散热量,因此这个系统整体仍然是不违背熵增原理的。

举一个例子就是,量子不确定地位于A和B中,麦克斯韦妖想要计算量子的状态需要推动活塞做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耗散kTLn2的热量到环境中。

具体到我们这个低熵世界中的一切有序现象,不管是生命现象也好,社会现象也好,驱动力的来源都是太阳,太阳是我们这个世界最大的麦克斯韦妖。

比特币区块链的挖矿系统显然也是这样一个分布式的麦克斯韦妖计算系统。每台“矿机”都是一个麦克斯韦妖,它们在为全网记账的同时,通过计算在天文数字般的随机数(二的上百次方)中找到那个正确解。虽然这个计算过程要耗散很多能量,但是计算出来的共识能在全球范围内支撑比特币的市值。

量子实在观在宏观系统中的层展:所谓层展,就是纠缠相干的复杂系统虽然在不同层次显示出不同的规律,但其整体的熵并不因尺度(标度)的变化而发生很大的改变。经典的热力学系统虽然在微观上复杂度很高,但在宏观上表现出简单确定的规律,而例如人、社会这些系统,在微观上熵并不更高,但随着尺度扩大并没有完全熵减,复杂程度收敛到一个相对恒定的值,这才是复杂系统。

自由市场(或是金融市场)也是一个麦克斯韦妖分布式计算系统,每一次交易等同于一次麦克斯韦妖的计算。交易人的测量和计算决定了市场牛熊和财富共识的状况。市场由交易者的思维决定,思维符合量子震荡原理,因此金融市场适用量子力学的方法。

评论:本章两个概念我读懂了,一个是自由市场中每一次交易都是减熵的麦克斯韦妖计算,市场通过向外界耗散热量实现自身的熵减,这包括比特币系统和其他自由市场系统。另一个是复杂系统能够通过“层展”体现微观领域的量子非定域性,这也就是为什么金融系统难以预测,因为它是量子的。一点感想是,作者写这本书时,国内对于区块链监管还处于宽松时期,作者对于亦来云、比特币和Web 3.0的前景抱有巨大期待,然而去年国内的监管趋严,如疾风骤雨,相关的产业当是受到了巨大冲击。如何科学监管区块链这一新兴事物,如何更好发挥区块链这一技术的社会价值,是值得深思的话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