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全宇宙最后一(今年最后一个元宇宙推送,背完直接考!)

全宇宙最后一(今年最后一个元宇宙推送,背完直接考!)

写在前面

4月16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揭牌成立;

4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成立全国高校首家元宇宙研究中心;

4月27日,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元宇宙校区启动;

9月23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印发《关于信息工程系更名为元宇宙系的通知》;

10月17日,南开大学推出中国首家元宇宙新闻与传播学院;

……

今年,国内多所双一流高校纷纷布局元宇宙,热潮的背后,我们似乎能够看到在不久的未来,以扩展现实,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为驱动的数字基建有望转化为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然而,由于元宇宙目前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没有成熟的范本和经验可循,各大高校究竟是高瞻远瞩式的提前布局,还是搞概念营销玩噱头,各方观点的交锋一直都在持续。

元宇宙有多重要,我们之前的推送里已经反复强调过了,因此,就不再过多赘述。想必新传考研的UU们也准备了自己的元宇宙专题,不过,可以通过阅读以下内容,将新的元宇宙知识补充进自己整理的专题中,毕竟,元宇宙这个考点太重要了。

话不多说,上干货!

元宇宙发展现状及其应用于传媒业的前景展望思维导图

基本背景

2021年以来,业界一系列举动推动元宇宙热潮的到来,XR、沉浸式社交以及AI技术的发展和革新都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元宇宙依赖诸多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和驱动,将为用户带来全新的沉浸式体验,也带来最为严重的媒介化体验。

因此,要警惕元宇宙用户过度依赖沉浸感知可能带来理性探求的缺失。与此同时,元宇宙鼓励用户自主创作与虚实共融共生的多元文化表达,也将带来新的监管压力。基于元宇宙发展现状及其给传媒业可能带来的影响,以下会提出元宇宙应用于传媒业的前景展望和对策建议。

关键名词

1.元宇宙

元宇宙(Metaverse)由“Meta”和“verse”两个词根组成,“Meta”表示“超越”“元”,“verse”表示“宇宙”(universe)。

“Metaverse”是在1992年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里出现的概念,意指在扩展现实、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融合推动下形成的虚实相融的社会生活形态。

2.XR

XR,即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和可穿戴设备产生的一个真实与虚拟结合、可人机交互的环境。

扩展现实技术可以看作一种涵盖性术语,包含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及其他因技术进步而可能出现的新型沉浸式技术。XR是随着计算机图形与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沉浸式技术就是其发展的基石。

3.MR

MR,即混合现实(Mix Reality),指的是合并现实和虚拟现实而产生的新的可视化环境,在新的可视化环境里物理和数字对象共存,并实时互动。

混合现实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该技术通过在虚拟环境中引入现实场景信息,在虚拟世界、现实世界和用户之间搭起一个交互反馈的信息回路,以增强用户体验的真实感。

4.VR

VR,即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这一名词是由美国VPL公司创建人拉尼尔(JaronLanier)在80年代初提出的,也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

作为一项尖端科技,虚拟现实集成了计算机图形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人工智能、传感技术、显示技术、网络并行处理等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是一种由计算机生成的高技术模拟系统,它最早源于美国军方的作战模拟系统。

5.AR

AR,即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是在虚拟现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可以在用户看到的真实场景上加上由计算机生成的虚拟景象。增强现实技术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信息增加用户对现实世界感知的技术,并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场景或系统提示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从而实现对现实的“增强”。

它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或关于真实物体的非几何信息叠加到真实世界的场景之上,实现了对真实世界的增强。同时,由于用户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并未被切断,交互方式也就显得更加自然。

相关真题

1.论述题:近日,新华社发布关于“元宇宙”(Metaverse)的文章,提出“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请你谈谈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财经新闻,2022专硕334)

2.简答题:你理解的元宇宙具有什么主要特征?(北京师范大学,2022专硕334)

3.简答题:简述元宇宙给媒体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2学硕897)

4.名词解释:元宇宙。(华东政法大学,2022专硕440)

5.名词解释:元宇宙。(清华大学,2022学硕618)

6.简答题:结合元宇宙概念相关简述智能化社会。(暨南大学,2022专硕440)

真题预测

预测角度❶:简述元宇宙有哪些主要特征?

答案示例:

元宇宙是在整合多种新技术基础之上产生的虚实相融、虚实共生的全新互联网应用和社会文明形态,其主要特征如下:

(一)虚实相融的场景制造

基于数字孪生、虚拟原生和虚实共生等技术,通过虚实相融的场景制造,元宇宙成为虚实相融、虚实共生的世界。数字孪生意味着对现实世界已有物品的虚拟仿造,作为虚拟物品对现实物品的模拟,虚拟孪生物与真实事物可以明显区分,是对现实世界的数字化,可以为用户提供虚拟体验。

虚拟原生是在虚拟世界中生产的物品,可以在虚拟世界里的市场上流通,其经济价值与真实世界的被复制物享受同等待遇;虚实共生是在虚拟世界中创造出不依赖于现实世界中的范本的物品,使其仿真化,并独立于现实世界,但对现实世界产生联动影响,与现实世界里的物品难以区分,最大程度上提供仿真的数字化体验。

元宇宙提供的虚实相融的场景是对数字孪生、虚拟原生和虚实共生的遵守、整合和超越。

(二)用户低龄化与多元文明的创造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19岁以下的网民规模占网民整体的17.7%。相比较来说,以兴趣社交为主的元宇宙社交平台Soul,因其游戏化的产品设计深受Z世代年轻人的喜爱,在用户黏性上,截至2021年3月,其MAU(月活跃用户)为3320万,平均DAU(日活跃用户)为910万,DAU中“90后”用户占比达73.9%。

年轻人是元宇宙UGC内容的主要创作和消费人群,平台内容创作的低门槛和虚实共生的多元文明共存环境保障了年轻人对元宇宙平台持续性的高黏度。低龄化用户催生着元宇宙平台活跃的创作与表达,也展示出多元文明相融共生的诸多可能性。

(三)跨越时空的高沉浸社交化体验

作为一种新的数字文明和社会形态,元宇宙搭建的3D模拟空间为用户提供跨越时空的三维化、多感官化、高沉浸化的社交体验,使用户进入高度自由、高度灵活、高度沉浸和高度超现实的世界,同时体验到非常强烈的“在场化”。

以百度元宇宙产品“百度希壤”为例,其面向开发者和所有用户开放,用户可通过手机、VR一体机或计算机客户端进行体验。

(四)虚实联动的真实影响,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赋予活力

元宇宙同时包含着由虚向实的过程和由实向虚的过程,并产生虚实联动的真实影响。元宇宙中虚拟的信息化场景搭建,将虚拟与现实连为一体,用户在不同的虚实空间和场景之间可以实现自由切换,体验其他场景中其他人的体验,随意变换场景所在的时间和环境,更换互动场景,与其他数字化身或真人实现真实的交互和经济往来等,用户在元宇宙中创造的价值将对真实的世界产生真实影响,并对现实世界赋予活力。

以手游开发公司Larva labs根据自定义算法创建的3D虚拟世界游戏Meebits角色为例,该游戏有2万枚代币,包括2万个独特的3D提速NFT(非同质化代币)角色。凡购买Meebits虚拟形象的所有者可以对虚拟角色进行编辑渲染,并允许在动漫、电影或其他非虚拟场景下使用且产生经济价值。

预测角度❷:简述元宇宙应用于传媒业可能出现的问题。

答案示例:

(一)XR 3D建模将为用户带来最为严重的媒介化体验

元宇宙跨越时空的高沉浸式体验和用户的多元创造与表达,及其与现实世界的联动影响等,都将带来变革性的影响。元宇宙对新闻事件的在场化“全息”呈现,更容易让用户感觉自己身处“全息”观察视角,造成可以主动性选择不同角度的错觉。

同时,容易让用户忽视XR 3D建模搭建的“全息”视角本身固有的建构性和框架性,而对媒介和感官体验的严重依赖,实际上是对用户最为严重的媒介化,也即,用户的体验,实际上是对媒介化的体验。

与此同时,这种身体缺席的“在场化”体验,实际上缺失的是身体真正在场的本真性“光蕴”,建立在这个缺失基础上的人际互动,其可能暴露和隐含的问题值得深思。

(二)过度依赖沉浸感知可能带来理性探求的缺失

元宇宙虚实相融的世界更容易引导用户以设身处地的同理心和更敏锐的情绪感知来认知新闻事件,这是对理性思考和逻辑判断的有效补偿。但与此同时,对元宇宙高沉浸感体验的依赖,也可能引发用户对深度报道、逻辑分析和理性探求的缺失。

对新闻事件的感知,元宇宙给用户带来现场化的亲历感,但经由中介化,元宇宙所暗含的新闻立场、舆论导向、观察视角等的引导和涵化影响会变得更加隐蔽。因此,如何引导用户对新闻事件的深度解读,如何平衡感官体验和理性思考,以及如何提升用户理性思维和媒介素养,都值得重视。

(三)过度沉浸可能导致上瘾和沉迷

没有足够吸引力的元宇宙世界,不足以吸引用户,也不利于用户黏性的维持。但与此同时,有足够吸引力的元宇宙,必然又会带来过度沉迷于元宇宙的风险。以元宇宙游戏社交平台Soul为例,56.4%的DAU用户(日活跃用户)每月活跃天数超过15天,截至2020年12月,78.4%的DAU用户在三个月后维持同样的活跃度。

元宇宙虚实相融带来的沉浸与交互,是对现实世界的补偿效应,在用户去身化的同时,刺激用户视觉、听觉、触觉等欲望的放大,可能导致用户更多和更深程度的媒介依赖、上瘾和沉迷。

(四)虚拟与现实边界模糊可能产生感官错位

首先,目前由于技术所限,元宇宙中的感官体验存在一定程度的感觉滞后性,或用户感受到的感官体验与预想(包括预感和预知的)不同步或不相符,这会给用户带来一定程度的感官不适,包括XR传感设备和眼镜普遍带来的眩晕感、肢体动作和视觉可见的不协调感,以及空间错位等。

其次,用户的真实感官体验和在虚拟世界中感受到的模拟感官体验越是趋于一致,两者边界越是模糊,用户越是不容易区分,越容易带来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感官错位感;最后,用户对真人主播和虚拟主播的接纳上容易产生错位感,就目前已有的虚拟主持人或虚拟主播来说,即使与真人主播具有非常相似的外貌、声音、动作、手势和神情,其相对僵化和程式化的表达依然容易让用户产生错位感。

(五)UGC与虚实共融共生的多元文化表达带来立法压力和监管挑战

元宇宙开放开源及多空间的通路,为用户创作内容(UGC)的创作提供了多样化的可能性,但UGC内容与元宇宙虚实共融共生的多元文化表达也将带来新的立法压力和监管挑战。

第一,元宇宙本就是现实世界与数字孪生场景、虚拟原生场景或虚实共生场景的叠加与融合,而不实信息也是基于一定的事实基础之上的杜撰、增添、删减,包含不确定信息,两者有着天然的契合性,这将为防范虚假谣言信息带来更大的挑战,也将带来更大的立法压力和监管挑战;

第二,如何判断用户自创内容和文化、观念的传播可能带来的现实社会影响,在元宇宙虚实共融共生的建构体系中,成为更加难以辨别的问题;

第三,用户过度依赖元宇宙的沉浸感知可能带来理性探求的缺失,也更容易陷入被设置的议程陷阱,容易被社会分裂势力所利用,不良或敏感信息的传播与渗透也更加难以监管。

(六)机器性逻辑将影响人的体验方式和思考方式

元宇宙将为用户提供社交、创作、游戏、娱乐、经济等虚实共生的相关场景,用户可以对元宇宙世界进行编辑和创作,进行自发的内容生产。

在元宇宙这个新的文明形态中,人会拥有更大的自由度、更高的灵活性、更多的体验性和更强的功效性,这将带来革命性的剧变。

元宇宙的逻辑基于现实社会的认知和价值判断,但同时更多的是基于3D数字建模技术,其机器性逻辑将影响人的体验方式和思考方式,以及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方式和人对新闻信息的接受、解读和处理方式。

(七)个人信息与隐私泄露问题

首先,元宇宙离不开AI技术的发展,AI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数据和算法,涉及数据和算法,暂不论算法是否带来偏见,就个人信息保护与隐私泄露风险而言,这是难以绕过的必然问题;

其次,对个人信息和数据的争夺可能带来权力的争夺,对个人信息和数据的垄断可能带来不公平交易;

最后,在新闻信息数据处理和参与社会治理层面,元宇宙所涉及的XR场景搭建、用户的数字化身、机器人代理、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易等,都牵连更多个人隐私和数据泄密风险,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预测角度❸ :元宇宙应用于传媒业的前景展望及对策建议。

答案示例:

IDC预测报告显示,到2025年,中国3%以上的网民会在元宇宙平台上拥有虚拟身份。元宇宙是真实的物理世界和虚拟的数字世界的融合共生,将为用户搭建与人、物及信息的全新连接和互动方式。

从此意义上来说,元宇宙将成为下一代社交载体。但当前元宇宙处于发展初期,各个行业对元宇宙的理解都处于初始阶段,没有成功和成熟的经验可循,这为元宇宙的发展带来挑战,也提供了多元可能性的探索机会。元宇宙在传媒业的应用也是如此,在迎接元宇宙带来的机遇、推动元宇宙在传媒业落地的同时,要加强防范与监管。

(一)智慧监管:加强对高敏感度信息的研判和预警,应对监管挑战

当前各种大数据平台建设如火如荼,数据成为资源,但如何有效、有益、合理和合规地利用数据,值得深度探索。

利用元宇宙为智慧监管和社会治理赋能,让大数据有效服务于智能政务,在数据分析智能化同时,搭建好智能政务服务体系与平台,将元宇宙核心技术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

在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提升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及时检测数据,发现和分析问题;在加强防范与监管的同时,利用元宇宙讲好中国故事,以正向价值引领和传播社会正能量,既可以更加有效地监管和治理虚假谣言信息,又可以更加有效地监管与治理敏感信息和极易导致社会分裂的内容。

(二)制度约束:建立符合行业发展规律和规范的法规,保障用户隐私

元宇宙是具有革新意义的全息媒介化,将产生新的逻辑、新的模式和新的规则,同时其本身具有强大的场景连接力,并与现实世界有着高度联动性。

因此,建立符合行业发展规律和规范的法规,使其在不同圈层之间发挥调和作用,将有助于促进社会共识建立,在节约社会治理成本的同时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伴随着Z时代年轻人逐渐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符合数字原住民和元宇宙原住民的网络立法和网络监管协议、法规,将有效保障个人信息和隐私数据安全,并正确引领社会伦理和价值判断。

(三)正向引领:鼓励大V和普通用户自主创作,传播社会正能量

元宇宙离不开虚实相融的场景建构能力和新奇的时空创意思维,以及异空间建构和转换能力,再加上元宇宙对用户的多元创造和表达保持开放,这将鼓励用户创造性信息内容的生产与聚合,示范和激发用户时空创意思维和多样化潜能,持续激发用户创作的活力,促进元宇宙多元文明的表达。

在讲好中国故事日渐成为群体共识的社会语境下,主流媒体可以有效发挥虚拟人及大V和意见领袖的数字化身作用,以制作有趣有料的元宇宙素材为引,鼓励加强UGC内容的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激发用户爱国热情、传播中国声音。

(四)治理赋能:重视元宇宙政务服务工作,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

元宇宙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升物质文明发展的效率和丰富精神文明发展的空间。当前,基层社会治理成为地方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一个重要领域。

元宇宙可以非常有效地应用于基层政务服务和党建工作,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重发展。

对于政府服务、地方历史文化传播、政务和党务信息的共享等,元宇宙可以通过虚拟孪生的数字建模和虚拟修复等技术,为用户实现跨时空“在场化”沉浸式体验和学习参观,让信息像记忆画面一样在手机屏幕或其他移动终端平台上展开,并让参观者置身其中。

参考文献:

[1]胡正荣、黄楚新、吴信训:《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2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6月第一版

#新传考研##考研##元宇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