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扎克伯格公司是做什么的(元宇宙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扎克伯格会折戟元宇宙?)

扎克伯格公司是做什么的(元宇宙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扎克伯格会折戟元宇宙?)

2022年11月9日,扎克伯格宣布Meta将裁员1.1万人,约为团队规模的13%,这是该公司历史上首次大规模裁员,一时间这条新闻刷爆科技圈。Meta这个公司是啥?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Facebook,也就是脸书公司。元宇宙的英文是Metaverse,2021年10月28日,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公司名将改为Meta,以彰显其进军元宇宙产业的决心。

扎克伯格宣布Meta将裁员1.1万人

元宇宙的英文Metavers是由两个单词拼接而成的,前面是meta,后面是verse。verse就不用说了,就是英文的“宇宙”,那么meta是什么意思?这原本是个希腊语词汇,在英语中则作为一个略带抽象的前缀性词语。比如physics是物理学,而metaphysics则表示“形而上学”。为什么是“形而上学”呢?因为后人在整理亚里士多德著作时,把他有关现实世界的相关研究称为physics,而有关规律和概念方面的研究则称为metaphysics,意思是“物理学之外”。所以,meta作为英文前缀,首先有“在某某之后”或“超出某某”之意。

而meta的另一个含义则是“元”,这就不太好理解了,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可以理解为“独立的”。那么“元宇宙”就可以理解为“独立的宇宙”。

平行宇宙是否存在还是个谜

在物理学领域,科学家始终在研究所谓“平行宇宙”是否存在,也就是说完全独立于我们现在的宇宙之外的一个宇宙。那里可能有和我们一样的世界,也可能有你有我,但他们可能会作出和我们这个世界不一样的选择,从而书写那个宇宙的故事。他们的宇宙和我们的宇宙永无交集,也就是说那是“另一个世界”。

“平行宇宙”是否存在,那是科学领域关心的事情,但是“平行宇宙”足以让普通人产生无限遐想。即便科学家找不到“平行宇宙”,我们自己是否可以创造一个平行宇宙呢?我们现在所在的宇宙,是由物理世界组成的,花花草草都是实实在在的物质。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在现实宇宙之外,再创造一个甚至很多个虚拟的宇宙呢?那么我们就称现实宇宙为verse,称那些虚拟宇宙为mateverse。

VR头盔可以带你走入另一个世界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说,嗨,说了半天不就是VR吗,虚拟现实技术,大家都知道,商场里到处都是,带个头盔就可以看到3D立体的世界,在里面打怪升级。你说的没错,VR是元宇宙的一种实现方式,但VR并不等于元宇宙。如果说,元宇宙是一个大集合,那么VR只是这个大集合中的其中一份子。或者说,VR是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元宇宙的一种实现方式。除了VR之外,元宇宙还有很多种实现方式。

接下来,我用非专业的通俗方式,来给元宇宙的实现方式分分类。

从梦境,到现实

这是不需要购买任何装置就能实现的元宇宙。因为,你每天晚上睡觉做的每一个梦,其实都是元宇宙。这些梦与现实世界不会发生任何交集,但是做梦的时候,你的体验又是那么真实。

在电影《盗梦空间》里提到过,如果你在梦中死去,你将醒来,但如果你只是在梦中中枪,你会感受到如同现实世界一样的疼痛。这是因为,我们所有的感官其实都是大脑给出的信号,即便我们是大腿中枪,虽然你疼痛的是腿部,但其实也是大脑发出了让你腿部疼痛的信号。那么,如果采用某种方式,在大腿还没有中枪的时候,就让大脑发出让大腿如中枪般疼痛的信号,你所体验到的就和真的中了枪没有区别。也就是说,不需要“物理中枪”,只需要“虚拟中枪”,我们就在物理宇宙之外,创造了一个虚拟宇宙。

电影《盗梦空间》

电影《盗梦空间》

但《盗梦空间》的科幻之处在于,他可以人工造梦,并且将人带入梦境。我们现在的技术还无法做到这些,但你每天半夜睡觉时,奇妙的人体机制就会启动大脑的某个区域,将你带入一个虚拟宇宙中,让你在没有醒来之前,体验完全真实的体验感。这就是我们的生物本能带给我们的“元宇宙”。

从非沉浸式,到沉浸式

上面提到的做梦,其实就是沉浸式的元宇宙体验。但我们不能只依靠做梦,而且做什么梦往往不能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想要有目的地进入某个元宇宙,那就只能人造了。

龙与地下城TRPG

脱离科技手段,其实我们已经有很多非沉浸式的元宇宙。比如,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欧美地区非常火爆的TRPG,即“桌上角色扮演游戏”,其中最有名的是“龙与地下城”系列。一群人,围在桌前,地下城主(DM)讲述故事,每名玩家扮演故事中的一个角色,通过纸笔画地图、通过模型小人打怪升级。这种古老的游戏,就是后来火遍电脑游戏领域的RPG游戏的前身,以及现在几乎所有网络游戏的始祖。

当你玩这个游戏时,随着DM的讲述,你就会跟随他进入这个游戏的故事世界中,你不再是现实中那个你,而是故事中的那个角色。现实中你可能是男的,在那个世界中,你可能是女的。在现实中你可能孤独自闭,在那个世界中,你可能自由奔放。

剧本杀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到,这是否与如今非常火爆的“剧本杀”某种神似。是的,剧本杀中的DM就是借用了TRPG中的DM的概念,作为剧本杀的故事讲述人。而剧本杀也是某种典型的元宇宙实现方式,但无论是剧本杀还是TRPG,都是“非沉浸式”的。因为你摊开双手,你还是你,你只能在现实世界中,靠自己脑海中冥想另一个世界。

沉浸式密室逃脱

于是,现在市面上就有了“沉浸式体验馆”。这类机构很多都是从“密室逃脱”发展而来,简单来说,密室逃脱强调解谜而淡化剧情,而沉浸式体验馆则在保留密室逃脱解谜互动的基础上,更强调“沉浸式的剧情体验”。玩家进入后,会穿上道具服,会化妆,会遇到各种真人扮演的NPC。走入这个场馆,仿佛穿越时空,进入另一个年代,而走出这个场馆,仿佛一下子回到现实。通过这种全方位地体验,就可以弥补玩家只能“脑补”的缺憾,让玩家真正感受到这个虚拟宇宙的样子。

长沙超级文和友

其实不仅仅应用在线下游戏领域,在餐饮服务领域也有类似的例子,例如长沙的超级文和友,之所以受到追捧,就是因为它在一个空间内实景打造出了九十年代中国街景。进入文和友,犹如穿越到那个年代,而从某个小门出口走出进入商场,则一下子仿佛回到现实。

从局部体验,到整体体验

“沉浸式体验馆”即便再怎么沉浸,也无法还原出一个真实的宇宙。看看你穿的粗糙的戏服,拿的粗糙的道具,还有演技不怎么太好的NPC,就知道了。受限于资金、场地、能力,再怎么高级的“沉浸式体验馆”,也只能给你局部的体验。你始终都知道,自己是在被安排演一场戏,是自己要求自己沉浸进去,哪里是真实的,哪里是虚拟的,你还是分得清的。

如何才能打造一个完全真实地体验场景呢?从这里开始,就是本文最开始说的Meta这个公司的关注领域了,也是现在“元宇宙”领域受到追捧的起点。

当下最简单的真实体验场景实现方式,就是前面讲到的VR(虚拟现实)。当你带上VR头盔,你所看到的是一个近似真实的世界,这个世界可能是花草丛生的童话王国,也可能是尸横遍野的丧尸国度。

AR技术让贞子真的从电视里“爬出来”

另外,在VR的基础上,现在还有一种叫做AR的技术,叫做“增强现实”。如果VR创造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AR则是在现实世界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比如,当你带上头盔,你看到的还是你家的客厅,一切如常。但是,长发贞子却从你家的客厅里爬出来,一步步地逼近你,你就在你家的走廊上四处奔逃,而贞子则在后面穷追不舍。

无论是VR还是AR,之所以能够让人体验到如同梦境一般的真实感,依然还是利用了人脑的生化机制,即你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你的大脑给你的信号。所以,明明你看到的只是头盔中的两个小屏幕,但它却让你的大脑受到了如同现实般的刺激,把你带入一个虚拟的世界。

借助头盔、可穿戴设备的沉浸式虚拟体验

然而,VR或AR都只给了你视觉和听觉刺激,但人体的感官还有触觉、嗅觉等。于是,在头盔的基础上,可以再给玩家穿上智能穿戴设备。比如,一套带有传感器的服装,和一把激光枪。这套服装能让你清晰地感受到炎热的沙漠、冰冷的北极,甚至中枪后的疼痛。而手中这把激光枪,则可以对着头盔所构筑出的你脑海中的那群怪物,猛烈开火。

到这里,元宇宙借助VR、AR、可穿戴设备等技术,从局部体验,走向了整体体验。这也是当下元宇宙最热门的领域,是资本追逐的宠儿。

从个体体验,到群体体验

三体

在《三体》第一部小说中,主人公汪淼就是穿戴着上面说的这样一套设备,进入了一个名为“三体”的虚拟世界,身临其境的感受了三体世界气候的变幻无常。与上面所说的不同点在于,《三体》中的那个元宇宙游戏,所有的NPC都是真实的玩家。这就与现在的很多网络游戏很类似了,不同的玩家可以汇聚在一起进行互动。例如,在《王者荣耀》中,不同的玩家可以一起组队游戏,你所看到的是后羿、雅典娜、姜子牙,而他们在真实世界中可能是老师、医生、公务员。只不过,你可能永远不会和他们的真实世界发生交集,却可以在同一个虚拟世界中并肩作战。

如果有一天,《王者荣耀》在你脑中变成了现实

假设一下,把《王者荣耀》搬到VR中,再加上各种可穿戴设备,那么你就不再仅仅对着小小的手机屏幕,而是在一个无限真实的环境中,身穿铠甲,手持神器,与队友并肩奔跑于怪物巢穴迷宫暗道。你会以第一视角,看到巨大的怪兽奔袭而来,你会感受到队友在你身边呼喊救助,你会亲手拿到队友递送过来的补给药品。但这一切,在现实中什么都没有发生,一切都是VR头盔和穿戴设备给予你大脑的刺激信号,只不过这一次,你的信号与别人的信号连接在了一起。元宇宙从个体体验,走向了群体体验。

茅侃侃

早在2004年,当时21岁的茅侃侃碰上一个国企老板,茅侃侃当时提出一个想法:把游戏场景搬到线下,模仿其后台数据运行,采用实景,由玩家实际扮演。两个人一拍即合,共同成立了MaJoy项目,整体投资预计3亿。Majoy先从当时流行的CS开始入手,将局域网中的设计游戏搬到线下的真实场景中,场景则选择了北京石景山雕塑公园高达36000平米的场地。

但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Major失败了,而各个公园里兴起了“真人CS”,而茅侃侃也在反复经历创业失败后,2018年烧炭自杀,年仅35岁。

真人CS

当时茅侃侃想到的,其实就是制造一个具有群体体验感的元宇宙。只不过,当时虚拟现实技术和宽带网络都不发达,在那个年代,茅侃侃能想到的只能使用物理手段来解决,也就是用verse来实现。但这就发生了上文有关沉浸式与非沉浸式讨论的部分,无论是技术、能力、资金等,都决定了用verse来重新构建一个宇宙,即便投入大量资金,体验感也是较差的。如果茅侃侃泉下有知,看到如今用虚拟现实和可穿戴设备,让玩家在一间几平米的屋子里就可以与全世界玩家共同遨游于无限接近真实的世界,会作何感想。

从片段体验,到终身体验

截止上面所说的一切,用如今的技术都已经或多或少实现了,只是体验感的好与坏而已。但从这里开始,就有点科幻和脑洞大开了。

上面说的,无论是原始的TRPG,还是沉浸式体验馆,还是VR头盔,还是全方位的群体体验,归根到底都可以视为一场“游戏”。游戏则意味着,它脱离于现实,与你的生命无关。它有始有终,如同一场旅行,你知道从哪里开始,也知道到哪里就该结束。

那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永远在元宇宙中生活呢?这意味着,我们的肉体活在真实世界中,但我们的某个精神的“分身”却活在某个虚拟世界中,并且无始无终。

举例来说,我们日常上班需要乘坐交通工具到公司,然后坐在工位上,大家一起办公,一起开会。但如果一旦因疫情被封闭,大家只好各自居家办公,那如何交流呢?在现如今,这根本不成问题,各种视频会议、直播演讲、文件互传,虽然人和人不在一起,但基本不妨碍任何交流。其实,这已经是某种元宇宙,也就是上文说的“局部体验”。

微信视频会议早已普及

如果把这种局部体验改为整体体验呢?假设我们通过VR和可穿戴设备,进入一个虚拟世界中,这个世界也有道路,有交通工具,有办公楼,你可以“乘坐”交通工具,“走入”大楼,“坐在”办公桌前,“看到”你的同事来来往往。这时领导“叫”你去开会,你“来到”会议室,看到同事们都已经“就坐”,然后你开始“讲述”你的方案,同事们“提出”自己的建议……然而,在现实世界中,这一切都没有发生,但这一切的信息却都已经被所有人知晓。

更进一步的,如果这不是一场游戏,而就是你生活的一部分,甚至你的公司已经把租赁的办公室退掉了,你每天就在元宇宙中上班摸鱼,下班打卡。你和你的同事在元宇宙中是好朋友,一起工作,一起团建,一起喝酒聚会,但其实在现实中你们谁也没见过谁。这会是一种什么体验呢?显而易见的,喜欢运动装的你,再也不必为了工作而购置一套西装了,在元宇宙中,你永远是那个仪表堂堂穿戴得体的有志青年。

Com2us公司的元宇宙办公

Com2us公司的元宇宙办公

Com2us公司的元宇宙办公

这看上去挺科幻是吧,但已经有公司在这样做了。开发了《魔灵召唤》等网络游戏的韩国Com2us公司宣布,2500名员工将全体在元宇宙中上班。他们构筑的这个元宇宙叫做Com2Verse,将现实世界搬到网络世界,将社会、文化、经济等现实世界系统搬入虚拟世界,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日常生活的虚拟空间。虽然实现效果和眼睛看到的真实世界还有差距,但至少,人类迈出了一小步。

没错,这也是Mate公司主攻的领域之一,他们希望为更多企业提供这种服务,扎克伯格走在了时代前列,但是究竟是先驱还是先烈,还要拭目以待。

从穿戴式,到脑机接口,再到意识提取

电影《黑客帝国》想必很多人都看过,在电影中,Matrix就是人工智能所构筑出来的一个虚拟世界。所有人类都“活在”这个虚拟世界中而不自知,他们从出生到死亡,有着一生的记忆,一切如同真实生活一样。但实际上,他们的一生都在一个罐子里,脑袋后面有一个插座,插着一条线缆。线缆不断与他的大脑交互,让大脑感受到“生活的一切”,相当于这个人的一生都在做梦,从来都不曾醒来,那么梦境对于他来说,究竟是虚拟的,还是现实的?

在《黑客帝国》中,人类实际上都被储存在罐子里,脑后插着线缆

大脑中感知的却是另一个“真实世界”

这就引出了一个比VR和可穿戴设备更前沿的技术,即“脑机接口”。某种程度上来说,无论是人脑还是电脑,其实都是电信号驱动的某种“运算机器”,只不过信号的格式不同而已。假如通过某种机制,将格式不同的信号相互转换,彼此能够识别,不就能够实现人脑和电脑之间的交互了吗?电脑可以把它的运算结果直接输入你的大脑,而你的大脑所想的事情可以直接传输到电脑。鼠标、键盘、显示器这些“低效”的工具再也不需要了,大脑和电脑之间实现了意识的连接,人成了电脑的一部分,电脑也成了人的一部分。

在《黑客帝国》,女主需要学习直升飞机驾驶技术,于是程序员拿来了一个U盘,里面有直升机驾驶程序,直接拷贝到女主的大脑中,女主瞬间就学会了。男主需要学习武术,于是程序员拿来另一个U盘,一瞬间的功夫,跆拳道、空手道、柔道、咏春拳、太极拳等所有武术男主就都学会了。女主和男主在Matrix中无所不会,但拔掉插头后,在现实世界中,他们依然还只是普通人。

脑机接口

随着脑机接口的发展,未来也许会出现一些更科幻的场景。

第一,人可能具有多重身份。换一个世界进入,你将变成另一个人,在那个世界中扮演你的角色。人不再有“遗憾”,因为任何遗憾都可以“换一个世界”来实现。

第二,学校教育不再需要了,知识和经验都可以以“数据”的方式进行传输,原本十几年才能掌握的知识,将以光速拷贝到大脑中。这将使科技发展再一次以指数级大爆炸。

第三,人类的生育将达到最低点,因为现实中的伴侣总会有各种缺陷,人们可以到元宇宙中去寻找“完美情人”,并“结婚生子”,甚至在不同的宇宙中有不同的情人,并达到与现实中完全相同的性爱体验。

虚拟伴侣可能会导致人类出生率新低

第四,虽然新生儿越来越少,但人类某种程度上却可以实现“永生”。肉体虽然会老去,但意识已经数据化,那么将人的全部思想、意识、记忆提取出来保存,然后“购买”一具新的躯体(假设生物技术已经可以克隆出肉身),再以脑机接口将“思想意识数据”传输到新的躯体中,那么这个人就还是原本那个活生生的你。这时候,笛卡尔的那句“我思故我在”,也真正实现了。

从TRPG,到剧本杀,到密室逃脱,再到沉浸式体验馆;从网络游戏,到VR,到AR,再到可穿戴设备;从微信语音,到视频会议,再到元宇宙办公;从睡觉做梦,到脑机接口,再到意识永生,所有的一切都是“元宇宙”的研究范畴。看到这里,你知道为什么我说VR头盔算是元宇宙的一部分,但VR头盔不能与元宇宙了吧。

扎克伯格之所以把Facebook改为Mate,是因为Facebook本来是一个国外主流社交平台。玩过QQ空间的人都知道,QQ空间通过文字、图片、虚拟形象的方式来展现,也就是说这是某种元宇宙的“局部体验”。扎克伯格具有超前的思维,他认为应该进一步的将社交体验全面化,从而构筑拟真的虚拟世界,那么Facebook也就自然而然的变成Mateverse了。

创新者总是值得尊敬的

既然如此先进,为什么扎克伯格的Mate公司还会裁员13%呢?正是因为任何元宇宙项目,都是从AR之后开始进行投资,就不免都会涉及到不仅仅是“先进”,而是“科幻”。这时候,项目的不确定性就会因技术的不完备而大大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烧钱无底洞。但没有先烈,哪有幸福生活,第一批创新者总是值得尊敬的,即便他们失败了。

但扎克伯格还没有失败,就像当初备受嘲笑的马斯克的SpaceX公司。

致敬探路人。

相关文章